谁也想不到,采个桑叶吵个架,居然可以发展成两国之间的战争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就记载了这样一场多少有些莫名其妙的战争,公元前518年,是吴王僚九年,楚平王十一年,吴楚边境安徽段。
吴国的边境城市叫卑梁,在今天的天长市附近。楚国边境城市叫钟离,在今天凤阳县临淮关附近。
边境线上长了一棵桑树,考虑到两千多年前边界划分不可能那么精确,所以这颗桑树的所有权很模糊。
这天,一个楚国小女孩和一个吴国女人因为采桑叶发生争吵,进而掐架,吴国女人很彪悍,王八拳功力更胜一筹,占了上风,满载桑叶,得胜而归。
楚国小女孩哭着回家找爸爸。
这位爸爸是个火爆脾气,叫上家族的棒小伙,直接拿着武器越过边境,冲到打人的吴国女人家,“交怒相攻,灭卑梁人”,敢打我闺女,叫你全家死光光。
出人命了,事情大条了。
吴国卑梁的父母官当得上“爱民如子”的赞誉,好嘛,你楚国人跑到我地盘上行凶,当我是泥捏的?
冤有头,债有主,“卑梁大夫怒,发邑兵攻钟离”。这位父母官外交意识很淡薄,也不向上汇报,直接出兵报复。
悲剧进一步升级。
吴国的军队先是冲进行凶者家中,把人家杀了个干干净净,一个也逃不掉。接着,一不做二不休,直接突袭钟离,打了楚国人一个措手不及。
楚平王得到消息,啥意思?打仗?哥们不怕!
楚国军队集结,楚平王御驾亲征,踏平卑梁。
接着,吴王也怒了,你有军队,我没有吗?大军攻占卑梁、钟离。
为了一点桑叶,两国军队兵戎相见,这事闹的!
一个成语就此诞生。
“卑梁之衅”——比喻因小事而引起大的冲突。
都不容易,火气别那么大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