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卦史记之三十二:管仲说话的艺术

春秋战国 6个月前

古人认为泰山最高,是“天下第一山”,所以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,才算受命于天。

封禅分为两大部分。

第一部分:封泰山,在泰山上筑坛祭天,歌颂上天的恩德;第二部分:禅梁父(泰山下面的小山),打扫地面祭地,感谢大地的养育之恩。

封禅其实就是强化君权神授。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中记载了一个故事,讲述的是春秋霸主齐桓公也想过把封禅的瘾,结果被管仲掐灭了念头。

当时,齐桓公东征西讨,“九合诸侯”,霸业初成,很是飘飘然,心血来潮要举行封禅。

君主要乱说乱动,一般人还真没阻止的办法,但是,这难不倒管仲。

管仲先回顾历史,说古时候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位帝王,有史可查的有十二个,看看都有谁?无怀氏、伏羲氏、神农氏、炎帝、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、禹、汤、周成王。

言下之意是:你配吗?

齐桓公还是嘴硬,我也干了好些牛逼的事情,我觉得我够格。

管仲知道这时候的齐桓公很难用正常的说服办法,于是开始强调封禅的条件,用条件壁垒瓦解齐桓公的自信。

第一,封禅用品地区专属,需要用“鄗上之黍,北里之禾;江淮之间,一茅三脊”,要用鄗上的糜子、北里的谷子来做祭天的贡品,要用江淮地区的三脊茅,编织祭神时用的席子。

第二,要有四方进贡的东西,东海比目鱼,西海比翼鸟。

第三,还至少要有十五种吉祥物,什么白虎啊,赤雁啊,灵芝啊,一株多穗的谷子、稻子啊,诸如此类。

管仲接着说,好吧,我说的这些都没有,反倒是田野里杂草丛生,怪禽恶鸟屡屡出现,这样的情况,封禅真的可以吗?

齐桓公想想,自己的打算实在不靠谱,就打消了封禅的念头。

齐桓公好大喜功,管仲想到的却是齐国的发展。这个时候封禅不是不能操作,而是得不偿失。

一方面,封禅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,要准备,要彩排。另一方面,出头鸟总是不受人待见的,齐国过于招摇只会引发其他诸侯的反感。

管仲没有用什么“死谏”、“血谏”之类的极端方法,顺水推舟、和风细雨,就达到了目的。

这就是说话的艺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