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三国志》“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”记载,周瑜应当出生于公元175年,卒于公元210年,享年35岁(虚岁36岁)。关于他的死,上述周瑜传仅记载说: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十二月(《资治通鉴》作十一月,)赤壁之战后,周瑜又与程普乘胜进攻曹操手下将领曹仁守卫的江陵,“瑜亲跨马擽陈(音luezhen皆去声,与“掠阵”通,冲击对方阵营之意),会流矢中右胁,疮甚,便还。”这件事当发生在公元209年上半年。可见,周瑜确实中过箭,而且一度伤势较重,但并不像《三国演义》所说的是中了“毒箭”。而且孙权不久就“拜(周)瑜偏将军,领南郡太守。……屯据江陵。”以后再没有箭伤加重的记载。
关于周瑜之死有多种说法:
第一种: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。
毛宗岗曾说:用帅哥陪衬大美人;是演义很高明的创作手法,演义里,把周瑜的妻子小乔写成绝世美人,而把诸葛亮的妻子写的很丑,这主要是一种手法,罗贯中虽然不忘有时在他头上插点花,但那是为了使他衬托得别人更好看用的。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派派用场,于是就演义了一段非常好看的“三气周瑜”。
第二种:在取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死。
三国志平话里周瑜取蜀是认真的,没有假道伐虢的意思。不过取蜀途中刘备在前面堵截,张飞又在周瑜之后把他的好多城池都夺过去了,进又进不了回又回不去,周瑜气病交加在走道西蜀的巴邱时再也走不了了,他向鲁肃哭诉临死见不到爱妻小乔的苦处很是可怜,还要担心自己死后骨殖怎样运回吴地,最后还是请故人庞统道长帮忙,在他死后帮他镇住将星暂时骗过诸葛亮,才把遗体运回了吴国。
第三种:因战争受伤而死。
台湾学者陈文德著有《诸葛亮大传》《曹操大传》两篇巨著,文中对周瑜之死是因战争受伤而死这个观点。军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战中中了箭,伤了胸肺久治不愈,拖了没多久就不治而亡。虽然东吴得到了荆州北部的两郡但却损失了军事天才周瑜,比之刘备是非常得不偿失的。但是这里有个问题;如果周瑜是伤重而死历史怎么没有记载?再说他能提出亲自取蜀之意,当时的身体一定没有问题。
第四种:因女人而死。
这一说法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,分别是被女人害死说和被女人爱死说。爱死说既有趣又高雅很有创意.
一、女人害死说:民间有传说害死周瑜的是小乔。说周瑜由于忙于军务冷落了小乔,小乔就和他的家将周云勾搭上了,周瑜受了诸葛亮的气病的不死不活的,小乔和奸夫就打算把他早点弄死,但苦于下不了手,于是就骗周瑜爬到棺材里引诸葛亮上钩,在卧龙吊孝时小乔把周瑜出气的气孔堵死闷死了他,并赖在了诸葛亮身上。当然,这一说法很无稽且低俗,但为了本文全面还是记录下来,勿怪。
二、女人爱死说:取自周大荒的“反三国演义”。既然是反三国当然没有三气周瑜之类,周瑜心胸狭窄的事也是没有的,不过他的寿命比原来还短。
古语说:“自古嫦娥爱少年,从来美人爱英雄”。周瑜兼具少年和英雄两种特质,加上人又长的俊当然是最让女人动心的了。他的后世子孙周大荒先生也深知老祖宗的这一难得优势,觉得让小乔独占周郎岂不要使后世多少女子嫉杀,于是精心包装了一个叫金粟柱的来做他们的第三者。
金粟柱是个有姿色的小家碧玉,一直对周郎十分爱慕,可惜苦无机会,经过苦思眠想针对周郎爱“曲有误,周郎顾”这一特点,便苦练琴艺,而时时误拂弦功夫,终于把周郎勾上了手。周瑜在军营外包了二奶,一时倒也逍遥快活。但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,金粟柱反而成了周郎的催命符,没过多久就把他爱死了。那个金粟柱倒也不含糊,一听到周郎死讯马上吞药自尽。虽然作为外妾没人承认,但因为殉情而死,小乔也谅解了她,死后可以和爱郎同穴了。而周大荒先生为使老祖宗更具美少年的风采,还有意为周瑜改了寿命,死时只二十八岁。
第五种:兼具以上几种的特点的说法。
《三国演义》电视剧综合了这儿种说法(“三气”加女人),即因为战争中箭伤了身体;被诸葛亮三气加重了病情;在取蜀的路上进退两难又气有急使病情恶化;最后死在女人(小乔)怀里。
第六种:旅途中偶然得暴病而死。
“以至不谨,道遇暴疾,昨自医疗,无损有加”这是一个没有先进医疗的时代,一场感冒就能要了人的性命。千古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病死了,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,我们只能在“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已”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。
事实上,周瑜并非罗贯中笔下的样子。有资料显示,历史中真实的周瑜“性度恢廓,大率得人”。吴主孙权曾评价周瑜:“瑾有王左之资,雄烈胆略兼人,言议英发。”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也评价周瑜:“建独断之明,出众人之表,实奇才也。”
周瑜出身士族,堂祖父周景、堂叔周忠,都官居汉太尉之职。其父周异,曾任洛阳令。周瑜本人身材高大、相貌俊美,志向远大。孙策和周瑜同岁,交往甚密。
初平元年(190年),孙坚兵讨董卓时,家人移居舒县。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,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,两家交好。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,很有声誉。
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,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,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,他都能觉察到,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。由于周郎相貌英俊,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。弹奏者多为女子,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,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。自魏晋时代之后,"周郎顾曲"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,常常出现在各类诗歌、戏曲等文学作品中。唐人李端有《听筝》诗赞道:“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”
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,心胸广阔。东吴老将程普,早年跟随孙坚,自以功高,瞧不起年轻的周瑜。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,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,程普说道:“与周公瑾交,如饮醇缪,不觉自醉。”到宋朝时,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,这一点从苏轼的《念奴娇》一词中就可以看出。但到了元朝以后,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,至到《三国演义》成书时,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。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,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,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;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,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,因此上书孙权,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(这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美人计的由来,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,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),但孙权不愿。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,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,周瑜是激进派,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。遗憾的是,千百年之后,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,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,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书生了。
历史上,周瑜死于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十二月,《三国志》上的记载是:“是时刘璋为益州牧,外有张鲁寇侵,瑜乃诣京见权日:‘今曹操新折衄,方忧在腹心,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。乞与奋威(指时任“奋威将军”的孙权堂弟孙瑜)俱进取蜀,得蜀而并张鲁,因留奋威固守其地,好与马超结援。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⻊戚操,北方可图也。’权许之。瑜还江陵,为行装,而道於巴丘病卒,时年三十六。”可见周瑜逝世前曾建议孙权抢先攻取益州(四川)并取得孙权的同意,可就在他回江陵准备发兵时,中途死于巴丘(今湖南岳阳),但同样没提到箭伤的事情。看来周瑜虽然寿命不长,但他的死和箭伤没直接关系。至于“三气周瑜”,而且每次都“大叫一声,金疮迸发”甚至“口吐鲜血”,那更是《三国演义》作者的虚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