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的印象中,董卓就是个罪大恶极、十恶不赦的奸贼。其实不然,他也不是一无是处、乏善可陈。
《三国志》记载:(董卓)少好侠,尝游羌中,尽与诸豪帅相结。后归耕于野,而豪帅有来从之者,卓与俱还,杀耕牛与相宴乐。诸豪帅感其意,归相敛,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。董卓“以健侠知名”,其所作所为与汉代那些游侠无异。
《后汉书》言:“卓膂力过人,双带两鞬,左右驰射,为羌胡所畏。”鞬是指装弓箭的器具,一般人都是背一鞬,可董卓却比别人多一鞬(因为他可左右开弓)。董卓武力值很高,善骑射(在马上左右开弓),而且“性粗猛有谋”。
《后汉书》:(董卓)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,共击汉阳叛羌,破之,拜郎中,赐缣九千匹。卓曰:“为者则己,有者则士。”乃悉分与吏兵,无所留。董卓很体恤士卒,颇具统帅风度。
董卓身经百战,有一定军事才能。英雄记曰:“卓数讨羌、胡,前后百馀战。”他能从军司马一直做到并州刺史、河东太守,靠的主要是军功。
董卓为什么废少帝呢?“卓以王为贤,且为董太后所养,卓自以与太后同族,有废立意。”第一个原因是陈留王刘协贤明,第二个原因养育他的董太后和自己同族。但明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刘协比少帝贤明。
“(董卓)追理陈蕃、窦武及诸党人,以从人望。于是悉复蕃等爵位,擢用子孙。”董卓为被宦官诛杀的陈蕃、窦武等忠臣平反,此乃善举。
“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,及其在事,虽行无道,而犹忍性矫情,擢用群士。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毖、侍中汝南伍琼、尚书郑公业、长史何颙等。以处士荀爽为司空。其染党锢者陈纪、韩融之徒,皆为列卿。幽滞之士,多所显拔。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,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,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,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。
卓所亲爱,并不处显职,但将校而已。初平元年,馥等到官,与袁绍之徒十余人,各兴义兵,同盟讨卓,而伍琼、周毖阴为内主。”董卓当政后,任人唯贤,重用那些忠良、名士。连和他作对的袁绍也被他封为渤海太守。不过最后董卓重用的人,都反叛了他……单这也正表明,董卓是真心信任这些贤士的。
董卓重用名士蔡邕,礼遇他,也能听从他的建议。董卓死后,蔡邕为之叹息,因此被杀。《后汉书》:董卓宾客部典议欲尊卓比太公,称尚父。卓谋之于邕,邕曰:“太公辅周,受命剪商,故特为其号。今明公威德,诚为巍巍,然比之尚父,愚意以为未可宜须并东平定,车驾还反旧京,然后议之。”卓从其言。二年六月,地震,卓以问邕。邕对曰:“地动者,阴盛侵阳,臣下逾制之所致也。前春郊天,公奉引车驾,乘金华青盖,爪画两轓,远近以为非宜。”卓于是改乘皁盖车。卓重邕才学,厚相遇待,每集宴,辄令邕鼓琴赞事,邕亦每存匡益。
董卓也有不少优点,不能全盘否定他,应客观评价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