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监系列:跟错领导的太监

南北朝历史 6个月前

昭业与文帝幸姬霍氏淫通,龙驹劝长留宫内,声云度霍氏为尼,以余人代之。——《南齐书·郁林王本纪》

译文:

萧昭业和父亲齐文帝宠幸的妃子霍氏私通,徐龙驹劝(萧昭业)把霍氏长期留在皇宫内,对外声称度化霍氏做了尼姑,用其他人代替(霍氏)。

南北朝时期,是太监历史上的一个低潮期。不论是南朝还是北朝,都没有太多做出“杰出”贡献的太监。

即使有,也是凤毛麟角,完全没有东汉时期“监才”辈出的繁荣景象。

北朝攒了几百年“监品”,出了宗爱这么个疯狂的家伙。

而南朝最出风头的太监当属今天的主角——南齐的徐龙驹徐大太监。

太监是作为皇帝的家奴出现的,所以,太监的领导当然就是皇帝。

对于领导的选择,太监是纠结的。

如果说,皇帝是个英明神武的家伙,太监就可以跟着领导吃香的喝辣的,水涨船高,但是,胡作非为的机会就小了;

如果说,皇帝是个糊涂荒唐的家伙,太监就可以螃蟹走路横行霸道,但是,如果皇帝倒台,作为亲信的太监肯定不会有好下场。

所以说,太监跟什么样的领导,是宿命,也是学问。

徐龙驹就是跟错了领导。

徐龙驹的领导,是齐武帝萧赜的孙子萧昭业,历史上短暂做过皇帝,但史书上称其为郁林王。

萧昭业“美容止”,是个颜值很高的小鲜肉,但是,人家不靠脸蛋,非要靠演技吃饭。

萧赜的儿子,也就是萧昭业的爸爸死得早,萧昭业在灵前哭得梨花带雨,那叫一个伤心,可是回到自己的住处,马上变脸,欢乐地开起轰趴,一点悲痛的迹象也没有。

萧昭业靠着影帝级的表演糊弄了还算英明的爷爷,让爷爷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。

当了皇帝以后,萧昭业撕下了装听话的假面具,干了不少荒唐的事情。

以前装孙子的时候,他的零用钱是有限制的,现在终于可以随意花钱,一年不到,就把爷爷辛辛苦苦积蓄下的国有资产挥霍一空。

萧昭业年纪轻,火力壮,后宫乌烟瘴气。

皇后也不是善茬,你玩你的,我玩我的,皇后卧室的大门日夜洞开,天天上演少儿不宜的戏码。

徐龙驹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领导和领导夫人,又有什么办法呢?

领导看上了爸爸的妃子霍氏,徐龙驹一切为领导着想,出谋划策,用偷梁换柱的办法,对外宣称让霍氏出家当尼姑,实际上当尼姑的另有其人,同时让霍氏改名换姓,常驻皇宫;

领导对做法事有兴趣,拆掉了爷爷当政时期的宫殿,重新装修成法堂,徐龙驹亲自上阵,为领导做法事,满足领导的好奇心和求知欲;

领导忙着在后宫胡天胡帝,没空处理政务,徐龙驹当仁不让,埋头处理各种公文,尽心尽力为领导排忧解难。

徐龙驹是一个全方位为领导服务的下属,被视为领导的智囊。

既要有处理公文的能力,又要有主持法事的本事,还要有拉皮条的技巧,徐龙驹简直就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。

徐龙驹唯一有些出格的举动就是借用了皇帝的办公桌,从而被口诛笔伐。

徐龙驹住在皇帝专属的办公室兼休息室——含章殿里,戴着黄纶帽,披着貂皮大衣,面朝南面,坐在皇帝的龙椅上,代替皇帝批阅文告,俨然以皇帝自居。

其实,徐龙驹这样做也没啥,谋其政、坐其椅罢了。

人家天天在皇宫看活春宫,能看不能吃,已经够郁闷了,摆摆谱发泄一下又怎么了?

再说,人家也没有篡权夺位的想法,最多就是说“古时亦有监作三公者”,想当高官而已。

历史上也没有说徐龙驹借处理公文弄出多大乱子,可见他还是正经处理政务的,只不过做错了椅子、用错了桌子而已。

领导瞎搞,就一定有人在暗处谋划取而代之,这个人就是萧鸾。从辈分上说,萧鸾是萧昭业的堂叔公,是爷爷辈的。

萧鸾是个很有策略的篡权者,他没有直接对萧昭业发难,而是很有耐心地逐渐剪除萧昭业的帮手。

徐龙驹首当其冲,史书上只用了“先启诛龙驹”这一句话交代了徐龙驹的下场,罪名不清,由头不明,反正是死了。

后来,萧鸾终于发动政变,而萧昭业居然是在徐龙驹的老宅里被杀掉的,这也是史书上最后一次提到徐龙驹的名字。

再后来,萧鸾自己当了皇帝,是为齐明帝。

虽然没得选,但毕竟了跟错了领导,这就是徐龙驹的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