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?如何评价杨修之死?

三国历史 6个月前

杨修之死的原因:杨修的故事由于太出名,再加上笔者我比较偷懒,所以他的“光辉事迹”就不再重复,只写评论。 杨修也是出身名门,并且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他有才华,不过他的文才比起祢衡和孔融来逊色不少,但他因为小聪明成为比孔融和祢衡出名的多的人。

还是那句话,杨修也是因为一系列的小聪明,很不招曹操喜欢。事实上,现实生活中,卖弄小聪明的人,也是非常让人讨厌,但就是因为他是被曹操杀的,所以让不少人同情。

至于杨修最后的死,其实没什么冤枉,不说封建时代,各位不妨翻翻目前各国军法,应该可以找到这样一条:凡蛊惑军心者,送往军事法庭处理或者就地枪决!!!杨修不过一曹操的秘书,在曹操没点头的情况下,竟然说出了那样的话,也就休怪他人的刀砍在自己脖子上。

也许有人抗议,说曹操那样杀他只是找借口,其实是别的原因。原因是有,但同样是触犯了君主的声誉和利益,而且杨修并不是一个正直或者道义感很重的人。这种依靠小聪明表现自己的手段,终究害了自己。

“祢衡被逐”、“孔融被杀“、杨修之死,都属于“持才放旷”,大多人认为,有资本的人才狂,但更多的高手并不狂。而且这里尤其注意一点,这三人他们引以为傲的是纯文学才华,中国历代文人凡是讽刺朝政者,大多都是以此为资本,因为一般被他们讽刺的人,不说别的才华,至少文才没他们好。但事情发生在这三个人身上却有了不一样,因为这三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影响,加起来还不到曹操的二十分之一。他们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资本在曹操面前狂,他们没有任何特长在曹操面前狂,说实话不是打击他们,他们在曹操面前,一无是处。

中国人对于“才子”一词的定义,太过于单一,一般就是单纯的文才,把军事才干,政治才干,发明学问全部抛之脑后。此三人,均属于历代中国人所夸奖的“才子”。自古文人多高傲,但是却捞了不少好名声。他们大多数目空一切,眼高手低,并且认为自己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,诗人中呼声最高的李白,也同样认为自己很有政治天赋,应该当大官。

实际上纯文人做好官的人相当有限,他们狂妄,从来不检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,整天埋在经书里不接触社会,更甚者,已经有了严重的厌世,消极情绪。但大多人还认为他们的狂有个性,清者自清,月白风清。这到底是文人疯了 ,还是民众的疯狂?能真正改变他们的,只有世界观的改造。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, 生活节奏的加快,这些“正人君子”的真正面目,迟早要暴露在阳光之下。

杨修(东汉末年文学家)简介

杨修(175年—219年),字德祖,司隶部弘农郡华阴(今陕西华阴)人,太尉杨彪之子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。杨修为人恭敬,学问渊博,极聪慧,建安年间(196—220)被推选为孝廉,不久改任郎中,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。史载,“是时,军国多事,修总知外内,事皆称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