褒姒不好笑,幽王欲其笑万方,故不笑。幽王为烽燧大鼓,有寇至则举烽火。诸侯悉至,至而无寇,褒姒乃大笑。幽王说之,为数举烽火。——《史记·夏本纪》
译文:
褒姒不爱笑,幽王为了让她笑,用了各种办法,褒姒仍然不笑。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,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。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,点燃了烽火,诸侯见到烽火,全都赶来了,赶到之后,却不见有敌寇,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。幽王很高兴,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。
一
曾经有过一个“四大妖姬”的排名,第一名是妹喜,第二名是妲己,第三名是褒姒,第四名是骊姬。这里要说的就是“季军”获得者褒姒。
《诗经》里就说:“赫赫宗周,褒姒灭之。”堂堂大周,毁于一个女人之手。褒姒在西周和东周之间笑出了一条断代的鸿沟。
二
褒姒,褒国人,姒姓,故称褒姒。
公元前779年,周幽王攻打褒国,褒国兵败,献出褒姒乞降。周幽王得到褒姒后,对她很是宠爱。第二年,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。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,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,而立褒姒为王后,姬伯服为太子。
唐代的《琱玉集》里说,褒姒不喜欢笑,但“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”。因此,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,曾以“千金”之财征集“金点子”,这些“金点子”有:召集乐队鸣钟击鼓上演音乐会,命令宫女跳团体操,每天拿出一百匹彩绢撕着玩,但花去许多钱财,试了很多办法,可她就是不笑。这就是“千金难买一笑”典故的由来。
这个时候,一个奸臣出场了。虢石父给幽王出了个主意,于是有了历史上有名的“烽火戏诸侯”。
“我坐在城楼观山景,耳听得城外乱纷纷”,褒姒笑了,幽王也笑了。
诸侯很生气,后果很严重。公元前771年,原来王后的爸爸、幽王的前老丈人申侯联合鄫国、犬戎攻打周幽王,周幽王举烽火示警,诸侯以为又是“狼来了”,都不去救援,致使周幽王遭犬戎所杀,西周覆灭。褒姒也被劫走,从此下落不明。
申侯立自己的亲外孙、前太子宜臼为王,这就是周平王,开启了东周王朝的大幕。
很简单的故事,但有不少BUG。
三
第一个BUG是褒姒的来历。
历史的记载是这样的:从前还是夏后氏衰落时候,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,说:“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。”夏帝不知道是该杀掉它们,还是赶跑他们,或者留住他们,于是就进行算卦,结果不吉利。又算卦,结果是要把他们的口水藏起来,这样才吉利。于是摆香案,向两条龙祷告,两条龙不见了,留下了口水。夏帝让人拿来木匣子把龙的口水收藏起来。
夏朝灭亡之后,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,殷朝灭亡之后,又传到了周朝。一千多年过去了,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。但到了好奇宝宝周厉王这里,他打开了匣子,龙的口水流在殿堂上,怎么也清扫不掉。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,赤身裸体对着口水大声呼叫,期望起到桃木驱鬼、狗血辟邪的效果。果然,那口水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壁虎,爬进了厉王的后宫。后宫有一个小宫女,才六、七岁,刚刚换牙,碰上了那只大壁虎,大壁虎消失了。
又过了近十年,这个小宫女竟然怀孕了,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,她非常害怕,把孩子扔掉了。在周宣王的时代,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歌:“山桑弓,箕木袋,灭亡周国的祸害。”宣王听到了这首歌,正好听说有一对夫妻在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,就命人去抓捕他们,想把他们杀掉。夫妇二人在逃命的路上,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儿,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,大发怜悯之心,就收养了这个婴儿。夫妇二人逃到了褒国。后来周幽王打褒国,褒国人就把这个已经长大的婴儿献给了周幽王,这个女孩就是褒姒。
这不是什么神怪小说的记述,而是严肃历史著作《史记》中的记载,这样的荒诞,有悖《史记》一贯的风格。
四
第二个BUG是“烽火戏诸侯”。
惯于考证的清朝人说了,烽燧制度是秦汉时期才有,其出现最早不早于战国后期。也就是说,在西周末年,中国还没有烽火告警这一档子事儿。
《吕氏春秋》说,周幽王不是点烽火,而是击鼓。当时西周首都靠近戎人。周幽王与诸侯约定,在大路上修筑高大的土堡,上面设置大鼓,使远近都能听到鼓声。如果戎兵入侵,就由近及远击鼓传告,诸侯的军队就都来援救天子。
钱穆在《国史大纲》中,也对“烽火戏诸侯”提出疑义:“此委巷小人之谈。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,至而闻无寇,亦必休兵信宿而去,此有何可笑?举烽传警,乃汉人备匈奴事耳。骊山一役,由幽王举兵讨申,更无需举烽。”周幽王主动进攻原来的老丈人,举哪门子烽火啊?
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认为,西周灭亡不是因为“烽火戏诸侯”,该故事甚至并不存在。
五
鲁迅曾经说过一段著名的话:“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,每每归咎女子。糊糊涂涂地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,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,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;也不相信妲己亡殷、西施亡吴、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。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,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,兴亡的责任,都应该男的负。但向来的男性作者,大抵将败亡的大罪,推在女性身上,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。”
妲己的命运如此,褒姒也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