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约在公元前870年,也算是比较有成就、稳定了一时政局的天子姬辟方驾崩,在史书上,他的谥号是“孝王”,不错啦,也算是告慰先父之灵,他是做得可以了啦!
继承王位的人,便是周夷王。那位孝王,虽然政绩还尚可,可偏偏没有留下可以继承王位的后裔。结果他的王位只能交还给前任周懿王的那个衰儿子姬燮,这就出问题了。
出了个什么问题呢?这时的周,其实已然有所好转,据说在姬燮登上王位的初期,就连远方的蜀国也来朝贡了,还送上琼玉作为见面礼,这姬燮,也在黄河边上,很是客气地用“周礼”招待了他们。按说此时的周朝还算繁荣稳定,可是问题很快就来了。
那便是发生在东方两个封国之间的一番恩怨。
此时的齐国已然传至第五代叫姜不辰的便是,按说作为周王室在东方的栋梁,他应该很受天子的器重。可是不然,天子却看他很不顺眼,为什么呢?据说是听信了齐国东边另一个封国纪国君侯的谗言。
姜子牙第五代后人竟被扔进大锅烹杀,这么残忍的事谁干的?周天子好嘛,这个倒霉的姜不辰,就因为隔壁邻居的这一句谗言,居然被周夷王派兵关入囚车,拉到镐京,架起好大一只鼎。可怜的姜不辰,也没来不及做什么辩解,就被抛入鼎中烹杀。
冤啊!姜不辰临死之际一定会说这个字。而在千里之外的齐国本土,姜子牙的后裔们同样也在说一个字:“恨哪!”恨谁?恨周夷王么!齐人毕竟不敢,他们把账记在了纪国的头上,所谓“君子报仇、十年不晚”,齐国这个仇,一直要过三百年后才得报。眼下,他们给姜不辰这么一个谥号:“齐哀公”——好嘛,是够哀怨的了!
回过头来说这个周夷王,他固然能大发君威杀姜不辰,可是也只能如此而已,他还得册封姜不辰的弟弟姜静做新的齐君,而且因为这件事,很多诸侯就生了异心,人不来给你进贡了。
情势已然有些不对头,可是这位周夷王,已然沉浸在他的大国天子梦想之中。这时卫国的国君卫贞伯死了,儿子接班。卫国虽然是周室的同姓亲属,当时的地盘不小,经济又很是不错,可是爵位只有伯爵,这位接班人就觉得有些寒碜了。自然,他有他的办法,这便是向周天子献宝。也是,爵位本来就是周天子封的,要提高,自然还是周天子说了算。可是,眼下这位周夷王真的能不需要任何理由凭空调整卫的爵位么?还真行。也不和执政的大臣商量,更不会遵守先王规章的他,一声令下,便把卫国国君的爵位升格一级,原本的卫伯便成了卫侯,卫贞伯的儿子便成了卫顷侯。
周天子好嘛,这么一来,周室天下更是沸腾一片,很多诸侯从此就不来朝聘了。尤其是南方的楚国国君熊渠,人本来就对周室不太服贴,现在更是胆大包天了。这时楚国的本土,尚在秭归一带,他向北扩张,一直打到庸国,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竹山,那已经是接近中原地带了。当年武王伐纣那时候,庸国就曾经作为盟军参战。而如今,庸国却遭遇楚国的痛击,而周却毫无表示。
熊渠见周室没动静,更是嚣张,他又向东讨伐生活在今湖北一带的杨越部族,一直打到一个叫做鄂的地方,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鄂州。如此扩张一番,他愈发狂妄起来,索性把三个儿子封做“王”,那意思:“你们中原人不是一直瞧不起咱楚人么?好,咱也瞧不起你们一回,你们那头目叫什么王,好嘞,咱不稀罕那个,就把这王的称号给咱几个儿子吧!”好么,三个儿子,老大叫句亶王,老二叫鄂王,老三叫越章王。
那么,这事,周天子知道不?
然而周天子真不知道么?你看看当时的国际形势就该明白,即便周不知道,临近楚的这些邻国,也会一无所知么?当时的周,可是在汉水流域留下了一批同姓之国,专门监视楚国的动向呢?譬如随国、唐国、息国,那可是以“汉阳诸姬”闻名的姬姓封国集团啊!
国家日益衰弱,诸侯越来越不听话,气得不行的周夷王终于身体也不行了。前858年,重振西周威势的重担,终于落在了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肩头,而他,便是历史上显赫无比的周厉王姬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