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是秦国统一天下?

春秋战国 7个月前

战国末期,七雄并立 ,由于七国间长期的攻伐兼灭战争,使社会经济和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,七国百姓也饱受战乱之苦。而天下大势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,历史已经发展到需要一个国家来承担统一六国的责任。

于是在历史这个大擂台上,七国选手悉数登场PK,展开角逐。在经过历史裁判的层层筛选后,实力最强大的秦国脱颖而出,击败六国,摘得桂冠。而秦国的胜出,实在是出人意料,谁也没想到起初最弱小,向来被关东六国鄙视为蛮夷之国的秦国能一统天下。

而在这出人意料的背后,是秦国百年的强国之路。在这条路上,秦国走的艰苦而坚定,最终将一个偏处西方的边陲小国发展成能一扫六国的巍巍大国。而秦国的强大,有主观的原因,也有客观的原因。它能一统天下,综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。

地利: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

秦国偏处西方,长期与游牧民族杂居,远离中原文明区。这样的地理位置看似恶劣,实则不然。

从秦国西边来看,虽然秦国陷在游牧民族的包围圈中,但这些游牧民族都还处于氏族部落阶段,不具备与已经形成国家的秦国相抗衡的实力。后来再经过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称霸西戎,进一步削弱了这些游牧民族的力量。所以秦穆公之后,这些游牧民族已经对秦国构成不了大的威胁,这使秦国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,以后东进扩张便无后顾之忧。另外,由于秦国是在游牧民族的包围之中生存繁衍的,时刻要提防被游牧民族侵犯,所以秦国人的危机意识极强。秦国人从小就接触骑射等战斗方法,这培养出秦国人剽悍勇猛,尚武的精神,也锻造出一支号称“虎狼之师”的铁血军队。

从秦国东边来看,秦国只与关东六国的晋国接壤,强大的晋国曾是阻挡秦国东进的唯一障碍。后来晋国王室不振,大臣作乱,晋国被分裂为赵、韩、魏三个国家。这三个国家彼此不和,互相攻击,秦国可以巧妙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制造摩擦,使他们彼此消耗。所以三家分晋后,秦国东进的阻力也大大减小。

从秦国自身来看,秦国位于关中地区,关中是个四塞之地,周围四边的山川险阻构成天然防线,是一座天然的堡垒,很适合弱小的势力在此发展。秦国占据关中地区,对关东六国,具备进可攻、退可守的战略态势,天下形势对秦国有利时,可东出函谷关,争夺利益;形势不利时,可退关固守,适时而动。另外,秦昭襄王时的大将军司马错平定蜀国后,为秦国夺得了更多的肥沃土地,关中和巴蜀这两个富饶的农业区,为秦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。

人和: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

我们先来看一份人名单:百里奚(楚国人)、商鞅(卫国人)、张仪(魏国人)、范睢(魏国人)、吕不韦(卫国人)、李斯(楚国人)。这些大佬,都是秦国宰相级别的高官,都对秦国历史产生过深刻影响、做出过巨大贡献。但他们都不是秦国人,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,按理来讲宰相级别的高官一般都得让本国人担任,其他关东六国皆是如此,但为什么秦国的宰相都是外国人呢?

原因在于秦国文化落后,培养不出优秀的本土人才。而人才是兴国之本,秦王为了富国图强,自然也不能离开优秀人才的帮助,但秦国的本土人却不能满足这一条件。

为了弥补这个缺陷,秦国国君只能外聘,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。所以秦国历代国君,多次向关东六国广发求贤令,招贤纳士,这吸引来了很多关东六国有才华和有抱负的优秀人才。他们来到秦国后,秦王不仅给予他们高官厚禄,更给予了他们充足的信任和施展才华的舞台,让他们放开手脚帮助自己治理国家。

秦国求贤若渴的迫切之心和开放包容的胸怀,使得秦国人才济济,而人才之盛也铸成了秦国之强。

更多>>(接下文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