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监系列:不能和皇帝一起坐车,他很伤心

汉朝历史 5个月前

孝文帝出,赵同参乘,袁盎伏车前曰:“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,皆天下豪英。今汉虽乏人,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!”于是上笑,下赵同。赵同泣下车。——《史记·袁盎传》

译文:

汉文帝出巡,赵同陪同乘车,袁盎伏在车前,说道:“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,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。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,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同坐一辆车呢!”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,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。

汉文帝有三个男宠,一个是正常人邓通,两个是太监,一个叫赵谈,一个叫北宫伯子。

这之中,邓通受宠的程度最高,《史记》上花了很多笔墨描绘皇帝和他之间的基情。而赵谈和北宫伯子都是一笔带过。

两个太监虽然比不上邓通,但毕竟也是留下名字的备胎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说说赵谈。

赵谈在《史记》上出现的名字是“赵同”,在《汉书》上出现的名字是“赵谈”,为什么呢?

很简单,写《史记》的司马迁他爸叫司马谈,为了避讳老爸的名字,司马迁很随意的就把人家的名字改了。

早已死了的赵谈表示很生气。

更早死去的赵同也表示很生气,人家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,现在弄得跟一个太监名字一样,还要去百度竞价排名,这钱花得太冤枉了。

赵谈是一个有本事的人。

史书上说,他是靠观星望气的方术得宠,所以他是一个有着天文学基础的有神论者。

说白了,就是靠忽悠为生的神棍罢了。但能忽悠住皇帝,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皇帝很喜欢赵谈的神神叨叨,经常让赵谈陪着自己一起坐车,一方面有保护自己的意思,因为赵谈可以通过“望气”来感知危险,靠不靠谱另说。另一方面,也有找个陪聊的意思,神棍最值钱的就是这张嘴皮子了。

赵谈和皇帝一起坐坐车,聊聊天,但有人不高兴了。

这个人的名字叫袁盎,基本上是个大喷子,看见不过眼的东西就要喷。

估计赵谈和袁盎有些过节,所以赵谈一有机会就在皇帝面前给他下眼药,袁盎很不爽。

袁盎有个侄子在皇帝身边做护卫,他对叔叔说,您得找个机会,在大庭广众之下,让赵谈下不来台。

这天,赵谈和皇帝又一起坐车出行,袁盎嗖的一下就在车边跪下了,说了一段话。

这段话是这样的——

“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,皆天下豪英。今汉虽乏人,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!”

啥意思呢?

跟皇帝一起坐车的应该是英雄豪杰,要不,不般配,我们这个时代,人才确实不多,但也不至于跟一个木有小鸡鸡的家伙一起坐车吧。

皇帝是个好脾气的人,想想也有道理,笑呵呵地让赵谈下车。

赵谈先是很惊讶,接着面孔涨得通红,最后居然哭了出来,流着眼泪下了车。

大庭广众之下,实在太没面子了。

倒是成就了袁盎的好名声。

司马迁有一封有名的书信《报任安书》中,也说到了袁盎和赵谈之间的这件事情,不过,赵谈的名字压根没有出现。

节选一段——

“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,孔子适陈;商鞅因景监见,赵良寒心;同子参乘,袁丝变色:自古而耻之!

翻译一下——

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,孔子感到这是对他是一种侮辱,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;商鞅通过姓景的太监而得以谒见秦孝公,贤士赵良为此担忧;太监赵谈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,袁盎为之脸色大变。自古以来,人们把与刑余之人相并列当做一种耻辱。

顺便说一下,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这句话就是出自《报任安书》。

只是和皇帝一起坐个车而已,这也不行,太伤自尊了。

赵谈的故事就此完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