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人系列:百男何愤愤 不如一缇萦

汉朝历史 5个月前

文帝四年中,人上书言意,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。意有五女,随而泣。意怒,骂曰:“生子不生男,缓急无可使者!”於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,乃随父西。上书曰:“妾父为吏,齐中称其廉平,今坐法当刑。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,虽欲改过自新,其道莫由,终不可得。妾原入身为官婢,以赎父刑罪,使得改行自新也。”书闻,上悲其意,此岁中亦除肉刑法。——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

译文:

汉文帝四年,有人上书朝廷控告淳于意,根据刑律罪状,要用传车押解到长安去。淳于意有五个女儿,跟在后面哭泣。他发怒而骂道:“生孩子不生男孩,到紧要关头就没有可用的人!”于是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很感伤,就跟随父亲西行到了长安。她上书朝廷说:“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,齐国人民都称赞他的廉洁公正,现在犯法被判刑。我非常痛心处死的人不能再生,而受刑致残的人也不能再复原,即使想改过自新,也无路可行,最终不能如愿。我情愿自己没入官府做奴婢,来赎父亲的罪,使父亲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。”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,悲悯她的心意赦免了淳于意,并在这一年废除了肉刑。

西汉前元13年,也就是公元前167年的一天,汉文帝刘恒正在皇宫与大臣们商议军国大事,忽然有门吏来报说:“陛下,宫门外一个来自齐鲁之地的女子,有书呈上!”

汉文帝接过来观看,原来是名医淳于意的女儿淳于缇萦送上来的。

能和名医扁鹊合并列传的淳于意,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。淳于意是临淄人,自幼博览群书,年轻时曾任齐国太仓县令,所以人称仓公或太仓公。后来,淳于意辞官不干,埋头钻研医术,还拜当时的名医公孙光和公乘阳庆为师。他刻苦好学,精于望闻问切,尤以望诊、切诊著称,水平远远超过了两个师父,成了远近闻名的超级医生。

淳于意成名之后,当地有个贵族的妻子得了不治之症,请淳于意医治。超级医生淳于意也有没辙的时候,他看了病人的状况后,跟家属说:“病入膏肓,药力不达,无法医治。”病人家属救治心切,非得让淳于意施药医治不可。

这时,淳于意没有扁鹊见蔡桓公时的狡黠,并没有撒腿开溜,而是敷衍应付地开了一些既治不了病也吃不死的药。没有几天,病人嗝屁了,家属找到淳于意吵闹不止。淳于意说:“话我早就说在前头了,病人无药可治,你们就是不信,人死了怎能怪我呢?”贵族仗着有钱有势,就把淳于意告到官府,诬陷淳于意借医欺人,导致病人死亡。昏庸的官吏把淳于意缉捕入狱,判他有罪,须受“肉刑”。

这个案例在《汉书·刑法志》中有记载。

这里顺便说一下“肉刑”。

“肉刑”不是让你吃肉吃到吐,而是从你身上割肉。

夏商周就有了“肉刑”,秦朝更是风行,《盐铁论》中就有“劓鼻盈车”的记述,想想割下来的鼻子装满车子,实在是很瘆人的场面。这种刑罚一直延续到汉初。

“肉刑”主要包括黥、劓、刖、宫、大辟等五种。汉初主要实行前三种。

“黥”又称墨刑,和现在的纹身差不多。用刀刺刻罪犯的额头面颊等处,再涂上墨,作为惩罚的标记,主要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。《水浒传》里林冲脸上的金印也是黥刑的范畴。

“劓”就是割鼻子,起于商代。

“刖”就是砍脚,也有说是砍脚趾,估计是根据犯罪情节轻重来掌握的。还有一种与之类似的膑刑,就是剜去膝盖骨。“田忌赛马”、“围魏救赵”的著名军事家孙膑受的就是膑刑。

“宫”就是割掉小鸡鸡。司马迁在写《史记》之前就是因为替被迫投降匈奴的好友李陵申辩而受宫刑。

“大辟”就是砍脑袋。

除了上述“五刑”之外,古代还有诸如炮烙、汤镬、车裂、凌迟、腰斩、弃市等酷刑。

炮烙是把人放在炭火里烧。汤镬是把人投入到沸水中煮。车裂,俗称五马分尸,即将人头、四肢分别拴在5辆马车上,朝五个方向飞驰,撕裂肢体,商鞅就是受此刑罚死的。五代时开始的凌迟也称陵迟,即民间所说的“千刀万剐”,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,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,凌迟一般比较精细,大多数凌迟都超过千刀,比较典型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,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刀。腰斩,是将罪犯从腰部斩断。弃市则是执行死刑后不许收尸,把尸体暴露在街头。

回头继续说倒霉名医淳于意。因为淳于意当过县令有一定地位,官府并就没有马上割肉,而是把他押解到首都长安去受刑。

与家人临别的时候,淳于意眼望哭成一团的五个女儿,不禁悲从中来,长叹一声:“哎!可惜我只生了你们五个女儿而没有一个儿子!遇到紧急事情,一个有用的也没有!”

缇萦听了父亲这话,非常难过,就一路跟着父亲到了长安。她在父亲就要受刑的危急时刻,请人代拟奏章,并冲破种种阻碍,勇敢地给皇帝写了封文书,文书上并没有着重说父亲的冤枉,而是说自己一个弱女子情愿以身代父过,给官家做奴婢来赎罪,使父亲可以回家去改过自新。

这封上书言辞哀婉,又加上是一个小女孩写的,汉文帝看了后,一方面佩服缇萦的勇气,一方面感动于她的孝心,同时刘恒也充分认识到,继续沿用秦代的肉刑,已经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,更不利于政权的稳固。于是,他亲自召见淳于意,并赦免他的罪过,还问他师从何人,治好多少人,淳于意一一汇报,缇萦也没有去当奴婢。

第二天,汉文帝下令废除汉代初年还保留的黥、劓、刖三种肉刑。不久,新的刑律修成并颁行天下。

当时,汉文帝减轻刑罚,朝中有人担心这样会使犯罪增加,结果却相反,犯罪的人越来越少了。《资治通鉴·汉纪》一年之中仅“断狱四百,有刑错之风焉。”

再加上朝廷注重教化,与民休养生息,量刑宽大,疑案从宽,因此社会安定,几乎达到了“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的境况,同秦末“囹圄成市,赭衣半道”的残酷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皇帝,推动了当时的刑罚由野蛮走向人性化。从那以后,传统刑罚体系中的徒刑、笞杖刑成为秦汉以后新五刑体系的主体,

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,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由衷地赞叹道:“百男何愤愤,不如一缇萦!”。